命运不负追梦人,从一个普通专科生成长为一名博士生,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:只要心有目标、执着坚持,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。他是汪泽军,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与交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9届毕业生。

特色平台:专科创新班的"科研启蒙"
2016年,汪泽军考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,在校期间,担任机电工程与交通学院党员之家副主任、专机工作室负责人等职务。身为学生干部的他在学习上认真刻苦,组织活动有担当精神,赢得师生一致赞许。加入创新班之后,在朱丹、盛庆元等老师的指导下,参与了大量实践项目,这不仅使他收获了知识和专业技能,更培养了他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,汪泽军自身的意志和执行力也在逐步提升,为后来的逆袭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和品格基础。这期间,汪泽军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、浙江省政府奖学金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等12项国家级、省级荣誉,他的创新事迹还被中国蓝新闻、浙江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。“创新班的实践训练,是我科研之路的第一块基石。”汪泽军回忆道。
职场淬炼:从技术工程师到跨专业逆袭
毕业后,汪泽军进入绍兴中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担任机械研发工程师,主导设计了全自动视觉点胶贴片机,革新了光器件生产工艺,并成功申请16项国家专利,其中5项为发明专利。2021年,凭借在机械领域内的突出贡献,汪泽军入选绍兴市"百千万"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。
然而,他并未止步于此,逐渐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——农业科技。就在事业上升期,做出另一个选择——跨专业考研,锁定目标后,信念非常坚定。备考期间,他深入钻研,弥补专业知识的短板, 阅读大量文献、向他人请教,以“无一时而不学”的勤奋状态刻苦求知,以“无一事而不学”主动精神历练自己。

专业破茧:开启科研新篇章
2022年,在云南农业大学攻读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期间,他深耕智慧茶产业,研发的“智能普洱茶潮水发酵装置”解决了传统发酵依赖人工经验的难题,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品质稳定性。他还参与“高原山地智能农业数据感知技术”项目。此时,他深刻体会到跨学科合作的力量:“茶学、机械、计算机专业的成员各展所长,复杂问题才能迎刃而解。”
2025年,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农业大学作物学专业(智慧农业方向)攻读博士学位,将研究领域从茶产业拓展至更广阔的智慧农业。他聚焦农业智能装备与数字技术,致力于推动物联网、AI等技术在传统农业中的应用,助力乡村振兴。

“科技不是传统农业的对手,而是它的新动能。”汪泽军认为,智能化技术既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,又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农艺。目前,他已成功发表10篇SCI论文。其中,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《Food Control》中科院一区SCI论文1篇、中科院二区SCI论文3篇。授权国家专利34项,并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,包括“面向冠层捕获的山地采茶机器人全场景连贯控制关键技术研究”“基于改进型YOLOv8神经网络的茶叶质量等级识别系统”等。

从专科到博士,从机电工程师到农业科技先锋,汪泽军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踏实。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终身学习”的真谛,也证明了职业院校学生同样能在科研领域取得突出成就。
对于学弟学妹,他给出了这样的建议:“学术基础不足?就用实践补!多参与项目、多请教导师,成长速度会超乎想象。”
如今,站在博士起跑线上的汪泽军,正以更成熟的姿态踏上新的征程。他的故事启发我们:起点并非终点,只要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,保持进取的姿态,每个人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逆袭传奇。
(图文:汪泽军 金初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