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9日,机电工程与交通学院百名学子走进田间地头,在三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振兴实践课。这场以“科技赋能生态,智慧点亮乡村”为主题的实践活动,通过沉浸式教学,让青年学子在泥土芬芳中触摸现代农业脉搏,在政策解读中把握乡村振兴机遇。
腾凤青年入乡实践站点:田间“黑科技”织就生态防护网
在稻浪翻滚的腾凤农场,植保专家现场示范的性诱剂捕虫技术让同学们大开眼界。“这个绿色小装置能释放雌虫信息素,让雄虫‘自投罗网’,每亩可减少60%农药使用。”在农技员指导下,同学们亲手安装捕虫器,学习定位布点技巧。通过“理论讲解+田间实操”,大家深刻体会到:现代农业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,而是现代机械与生物防控的智慧交响。


吼山农业青年入乡实践站点:藕塘里的生态经济学
转战荷香四溢的吼山站点,“藕鳖共生”生态种养模式正在改写传统农业剧本。同学们在池塘边上了一堂田间课,听农场主解密“水上荷叶田田,水下鳖游莲动”的生态密码:藕田为鳖提供天然庇护所,鳖的游动增加水体含氧量,其排泄物反哺莲藕生长,形成闭环生态系统。这种仿野生种养模式亩均收益可达传统种植的3倍,让同学们直观感受生态价值如何转化为经济价值。

绍兴山越会青年入乡实践站点:解码数字农业创业密码
在充满现代气息的山越会展厅,一场关于未来的对话正在展开。以“政策大礼包”解读乡村振兴扶持政策,科普智慧农业应用技术。当看到AI应用到农业的实际案例时,同学们感叹道:“原来编程代码真的可以在田野里'开花结果'!”

“以前觉得乡村振兴是个宏大命题,今天才发现每个青年都能找到切入点。”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金初扬老师表示,这种“田间课堂+产业链认知+创业孵化”的立体化实践模式,正在培养懂技术、知政策、有情怀的新农人。

从生物防控的绿色革命到数字赋能的农业新篇,这场入乡实践不仅让青年学子见证了科技如何重塑传统农业,更在年轻心灵同学们播下了扎根乡土的种子。当青春智慧遇上广袤田野,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“双向奔赴”,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蓝图上写下属于青年的注脚。
(图文:机电工程与交通学院党员之家—)